阐述对鲁迅<<复仇>>其一的思想内涵还有艺术风貌~~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24 18:58:25
急救啊急救啊~~

我只有55分~~全部给了~~

只求各路英雄能给我一个答案~~

http://www.izjx.com/8/viewspace-80.html#xspace-tracks
这个准成!!!

鲁迅是个完美主义者,他终生都在追求理想的完美、人格的完美、道德的完美。他论敌的议论

,总是锋芒毕露,直入对手骨髓。
在《复仇》、《复仇(其二)》两篇散文诗中,鲁迅复仇的矛头却直指百姓——那些他一

心想唤醒、想拯救的人。鲁迅的这种“复仇”精神,是对愚昧百姓“怒其不争”的体现,也是

为了“引起疗救的注意”。
《复仇》鲁迅在《野草》的英文译本的译序中说:“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,作《复

仇》。”所谓的“旁观者”及那种看客心态,在他的几个小说中屡有描摹,但这文章里面的被

看者,倒是有些特别。
“他们俩裸着全身,捏着利刃,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。”“裸着全身”,是指向爱,指

向全身心的偎倚、接吻、拥抱;“捏着利刃”,当然是指向杀戮,是恨的 体现。他们复仇的方

式非常奇特:既不拥抱也不杀戮,即实现了复仇。看客们由失望到绝望,终于“面面相觑,慢

慢走散”,这时,干枯而立于旷野的男女则反过来 赏鉴路人的干枯与死亡,而且因为生命的飞

扬而大喜。
《复仇(其二)》这首散文诗所写的故事情节和细节,均取材于《新约全书•马可福音》,

但鲁迅竭力把神之子手足被钉的痛楚,同玩味着神之子被钉杀的可悲悯可诅咒的人们的欢喜,

作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,这就使宗教神话故事获得了新的意蕴。
在散文诗的主体部分,一共八次出现了“神之子”的字样,反复渲染耶酥是“神之子”,

到散文诗的结尾,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,说出了他是“人之子”。人们钉 杀的是“人之子”,

而“钉杀了‘人之子’的人们身上